

新联盟运力分配不均是否加剧航线垄断风险?
发布时间:2025-04-19 浏览次数:近年来,随着全球航空联盟的快速发展,新联盟运力分配不均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种现象是否会导致航线垄断风险加剧,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航空联盟通过代码共享、联营合作等方式整合资源,本意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但运力分配不均却可能扭曲市场竞争格局。
以三大航空联盟(星空联盟、天合联盟、寰宇一家)为例,部分核心枢纽机场的运力集中度已超过60%。这种资源倾斜使得中小型航空公司难以在热门航线上获得公平竞争机会,甚至被迫退出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前20大航线中,联盟成员公司垄断了85%的运力份额,较2019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
运力分配不均带来的垄断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票价控制能力增强,联盟成员可能通过协调运力投放来维持高价;其次是新进入者壁垒提高,独立航空公司难以获得优质起降时刻;最后是服务质量停滞,缺乏竞争压力可能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联盟运力集中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大型航空枢纽需要密集的航班网络支撑,联盟运作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研究指出,联盟合作每年为行业节省约150亿美元成本,这些效益最终会通过更低票价惠及消费者。
要平衡效率与竞争的关系,监管机构需要建立更精细的评估机制。建议从三个维度入手:一是设置运力集中度预警指标,当单条航线联盟运力占比超过70%时启动反垄断调查;二是完善时刻分配制度,为新兴航空公司保留发展空间;三是加强跨国监管协作,防止联盟通过国际航线规避监管。

中国民航市场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其独特的政策环境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2023年实施的《民航航班时刻资源配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际航线时刻分配需兼顾市场竞争性。这种主动调控的做法,或许能为全球航空业提供借鉴。
未来,随着区域航空市场的深度融合,运力分配问题将更趋复杂。行业需要找到联盟效率与市场竞争的黄金平衡点,这既考验监管智慧,也关乎全球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