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损箱费与水洗费在进口货检验中的争议案例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次数: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进口货物检验中的费用争议逐渐增多,其中损箱费与水洗费的纠纷尤为突出。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争议的成因及解决路径,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
某外贸公司从东南亚进口一批农产品,货物到港后,海关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部分集装箱存在轻微锈蚀,要求企业支付损箱费。同时,因货物表面附着少量泥土,海关要求进行专业水洗并收取高额水洗费。企业认为,集装箱锈蚀属于正常损耗,且泥土附着不影响货物品质,拒绝支付相关费用,双方陷入僵局。

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损箱费的认定标准。海关认为集装箱锈蚀影响后续使用,而企业主张锈蚀程度未超出合理范围。二是水洗费的必要性。企业质疑简单的泥土附着是否必须采用高成本的专业清洗。三是费用定价的透明度。企业认为相关费用缺乏公开的收费标准。
通过行业调研发现,此类争议的根源在于:1. 检验标准缺乏细化规定;2. 费用定价机制不透明;3. 企业与检验机构沟通不畅。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企业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签订贸易合同时明确检验费用分担条款;其次,留存货物到港时的完整影像资料作为证据;最后,积极与检验机构协商,寻求第三方评估。
该案例最终通过商务调解达成和解,企业支付部分清洗费用,海关免除损箱费。这一结果体现了双方对合理成本的共识,也为类似纠纷提供了参考范本。
专家指出,随着国际贸易监管趋严,企业应提前了解目的国检验要求,将可能的额外费用纳入成本核算。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完善检验标准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费用公示制度,从源头减少争议发生。
(全文约3000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