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东南亚“抢单潮”是否真能替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发布时间:2025-04-23 浏览次数: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政策红利,吸引大量制造业订单转移,形成所谓“抢单潮”。越南、泰国等地的电子、纺织产业快速扩张,引发对中国供应链地位的担忧。但深入分析显示,这种替代性仍存在显著局限。
中国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远非单一成本优势。经过40年积累,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41个工业大类、666个小类,配套效率远超新兴经济体。以手机制造为例,东南亚工厂仍需从中国进口60%以上的零部件。
此外,基础设施差距难以短期跨越。中国拥有全球70%的5G基站、最长的高铁网络和最高效的港口群,物流成本仅为东南亚平均水平的1/3。东莞一家服装厂负责人表示:“越南人工便宜30%,但交货周期比广东长2周,综合成本反而更高。”
技术壁垒也是关键因素。中国制造业正向智能化升级,2023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322台/万人,是越南的15倍。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中国已形成技术-产能-市场的闭环生态。
专家指出,东南亚的崛起更多是供应链区域化补充而非替代。中国仍掌握着研发设计、关键材料等高端环节,2022年中间品出口占全球比重达22%。正如新加坡学者所言:“东南亚工厂的螺丝刀,依然需要中国制造的螺丝。”

未来全球供应链更可能形成“中国+1”格局,而非简单转移。中国通过RCEP等机制正将东南亚纳入自身供应链网络,这种竞合关系或将重塑亚洲产业新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