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航线运价下滑背后的市场竞争与运力饱和问题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

近期亚欧航线集装箱运价跌破成本线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上海至北欧航线40英尺集装箱现货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超60%,部分航次报价甚至低于2000美元,创下2020年疫情以来新低。这场价格雪崩背后,是航运市场供需关系的根本性逆转。

运力过剩成价格下跌主因

据Alphaliner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同比增长8.2%,而亚欧航线货量仅增长1.8%。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头部企业新增的50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陆续投入运营,导致航线运力严重过剩。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告指出,当前亚欧航线船舶平均装载率已跌破70%,船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价争夺有限货源。


亚欧航线运价下滑背后的市场竞争与运力饱和问题(图1)


价格战加剧行业洗牌

部分中小航运企业为维持现金流,已开始实施"负运费"策略。业内人士透露,从宁波港到汉堡的航线出现船公司补贴燃油费、码头操作费等现象。这种非理性竞争导致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恶化,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船公司中已有三家出现亏损。

货主短期受益但存隐忧

虽然低价运费让外贸企业物流成本骤降,但专家警告这种市场失衡难以持续。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指出:"当前运价已跌破多数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若持续至2024年,可能引发新一轮航运公司倒闭潮,最终导致服务质量和航线稳定性下降。"

结构性调整或成破局关键

面对市场困局,部分船公司开始采取运力调控措施。达飞轮船宣布暂停部分亚欧航线冬季航次,赫伯罗特则加快淘汰老旧船舶。航运分析师建议,行业需建立更科学的运力协调机制,同时探索区块链技术优化货柜调配效率,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