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欧盟碳排放政策对集装箱航运成本的传导效应
发布时间:2025-04-09 浏览次数:随着欧盟加速推进“Fit for 55”气候计划,航运业被正式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ETS)。2024年起,所有停靠欧盟港口的5000吨以上船舶需为40%的碳排放付费,2026年将升至100%。这一政策直接推高了亚欧航线的运营成本,单个40英尺集装箱的碳成本增幅预计达150-300欧元。

碳关税机制引发连锁反应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试点阶段已覆盖钢铁、铝业等高耗能产业,而航运作为产业链运输环节,其附加成本将通过FOB价格向货主传导。马士基测算显示,从上海到汉堡的航线每标箱将增加23%的燃料成本,这部分支出最终可能由终端消费者分担。
航运企业面临三重压力
船公司不仅要应对ETS配额购买成本(当前碳价约90欧元/吨),还需投资LNG动力船或甲醇燃料等减排技术。地中海航运已宣布投入80亿美元更新船队,但中小型航运公司可能被迫退出欧洲航线。国际航运公会警告,新规可能导致欧线运价波动幅度扩大至35%。
绿色物流成为破局关键
头部企业正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航速与航线,马士基的“ECO Delivery”服务采用生物燃料可实现碳减排90%。同时,“碳足迹可视化”系统帮助货主精确计算供应链各环节排放,DHL等物流商已推出分级碳关税应对方案。
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
东南亚-欧洲航线可能因碳成本优势部分替代中国出口,越南胡志明港至鹿特丹的碳排放强度比上海低18%。分析师预测,新规将加速近洋航线枢纽港(如比雷埃夫斯港)的发展,并推动全球航运格局向低碳化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