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25年4月上海至洛杉矶集装箱即期运价突破5000美元的背后逻辑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次数:2025年4月,上海至洛杉矶航线的集装箱即期运价历史性突破5000美元大关,这一数字较2024年同期暴涨120%。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全球供应链结构性失衡加剧
新冠疫情后全球贸易复苏超预期,但集装箱船队运力增长仅维持3%的年均增速。北美消费市场持续旺盛,亚洲制造业出口订单激增,导致跨太平洋航线舱位供不应求。马士基等船公司虽增加加班船,仍难以缓解货主"一舱难求"的困境。
燃油成本创十年新高
国际海事组织(IMO)2025年新环保法规实施,低硫燃油价格攀升至980美元/吨。船公司普遍征收35%的燃油附加费,直接推高基础运价。部分老旧船舶被迫停航,进一步压缩有效运力供给。
美西港口拥堵常态化
洛杉矶/长滩港自动化改造进度滞后,码头工人罢工事件频发。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等泊时间仍达8.7天,船舶周转效率下降导致约15%的运力被无形消耗。赫伯罗特等船公司开始征收200-400美元/箱的港口拥堵附加费。
货主恐慌性订舱推波助澜
面对运价持续上涨,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提前启动圣诞季备货,中小货主跟风抢舱位。船公司采取"竞价订舱"模式,部分热门航次甚至出现5500美元的成交价。这种非理性市场行为形成价格螺旋上升效应。

地缘政治因素雪上加霜
巴拿马运河干旱导致过境船舶减少40%,部分亚洲货物被迫改道苏伊士运河。红海地区武装冲突持续,战争风险附加费维持在150-300美元/TEU。航线绕行使单箱运输成本增加约18%。
这场运价风暴预计将持续至2025年第三季度。建议货主采取签订长期协议、优化出货节奏、探索中欧班列等替代方案。航运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唯有把握底层逻辑,才能在波动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