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行业观察:国际海事组织新规对集装箱低碳化转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3-28    浏览次数:

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23年3月发布的最新碳排放法规,正在重塑全球集装箱运输业的游戏规则。这项被称为"IMO 2023"的框架首次将船舶能效指标(EEXI)和碳强度指标(CII)纳入强制标准,要求现有船舶在2023年内完成技术评估。

低碳化转型已成行业必然选择

新规明确要求:到2030年,国际航运碳排放强度需比2008年降低40%。这一目标直接推动航运企业加速淘汰高耗能旧船。马士基等头部企业已宣布,2023年起所有新造集装箱船必须兼容碳中和燃料。值得注意的是,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订单占比已从2019年的12%跃升至2023年的35%。

替代燃料技术迎来爆发期

生物燃料、氨燃料和氢燃料电池成为最受关注的解决方案。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共有78艘替代燃料集装箱船订单,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船厂承接的甲醇动力船订单占比达42%,凸显亚洲在绿色船舶建造领域的领先优势。

供应链成本结构面临重构

据德鲁里航运咨询测算,新规将使亚欧航线单箱运输成本增加18-22%。航运公司正通过三种方式应对:优化航速(降低5-7节可减少30%排放)、加装碳捕捉装置(试点船舶已达19艘)、以及征收每TEU 50-120美元的低碳附加费。

数字化减排工具普及加速


3月28日行业观察:国际海事组织新规对集装箱低碳化转型的影响(图1)


智能航速优化系统在2023年的安装量同比增长210%,结合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平台已成为地中海航运等企业的标准配置。这些技术帮助船队实时调整航线,平均可降低12%的燃料消耗。

区域性政策形成叠加效应

欧盟将航运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的决议将于2024年生效,与IMO新规形成政策合力。中国推出的"十四五"绿色航运发展规划则特别强调,到2025年LNG动力内河集装箱船占比要达到15%,这比IMO标准更为严格。

行业专家预测,2023-2025年将是集装箱运输低碳转型的关键窗口期。那些提前布局清洁能源和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获得决定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