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美国基建法案对跨太平洋集装箱吞吐量影响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次数: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作为处理全美40%跨太平洋货运的门户,2022年获得4.2亿美元联邦拨款用于深化泊位和升级闸口系统。最新数据显示,两港合计吞吐量在法案实施后18个月内提升11%,船舶平均等待时间从2021年的12天缩短至2023年的3天。
西雅图塔科马港的现代化改造尤为典型。新建的智能堆场通过自动化桥吊和AI调度系统,使集装箱周转效率提升28%。法案资助的铁路衔接项目更将货物疏港时间压缩40%,直接带动该港2023年第一季度亚欧航线货量同比增长17%。
但挑战依然存在。奥克兰港因缺乏深水航道改造资金,逐渐失去超大型集装箱船停靠份额。专家指出,当前投资仅能满足60%的基建需求,且各州配套资金到位率差异导致发展不均衡。
供应链效率提升带来连锁反应。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开始调整库存策略,将安全库存量从90天降至60天。马士基航运的季度报告显示,2023年跨太平洋航线准班率回升至78%,较2021年低谷改善35个百分点。

未来三年,随着查尔斯顿港深水航道扩建和休斯顿港新型冷链设施投用,美国东海岸港口可能分流15-20%的亚洲货物。这种结构性变化将重塑全球集装箱航运网络,中国宁波舟山港已率先开通直达墨西哥湾的新航线予以应对。
法案的长期效应正在显现:美国港口协会预测,到2026年全美港口吞吐能力将提升30%,但伴随而来的环保标准升级可能增加5-8%的运营成本。这场由基建投资引发的海运变局,终将重新定义跨太平洋贸易的价值链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