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北美地区集装箱滞期费争议典型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次数:近年来,北美港口持续拥堵引发的集装箱滞期费(Demurrage and Detention)纠纷已成为海运物流领域的焦点问题。2021年洛杉矶港"万箱积压"事件中,某中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因码头操作延误导致集装箱滞留47天,被船公司收取高达8.7万美元滞期费。该企业主张港口方应对拥堵负主要责任,最终通过仲裁获60%费用减免。此案揭示了滞期费争议的三大核心矛盾:
首先,责任认定存在法律盲区。根据《美国海上货物运输法》,承运人有权收取滞期费,但未明确极端拥堵下的例外条款。2022年纽约联邦法院审理的"M贸易公司诉Z航运案"中,法官首次采纳"不可抗力"抗辩,认定超过21天的滞留属系统性港口故障所致。
其次,费用计算标准混乱。调查显示,北美主要港口滞期费在疫情后上涨300%-500%,且各船公司计费周期差异显著。加拿大温哥华港2023年案例显示,同类货物在不同承运人条款下费用差额可达2.3倍。
第三,争议解决机制滞后。目前85%的纠纷通过商业谈判解决,但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议价能力。加州海事仲裁委员会数据显示,2020-2023年滞期费仲裁案平均处理周期达11个月,远超国际商会建议的90日期限。

行业专家建议采取三维应对策略:事前签订合同时明确拥堵附加条款,事中通过电子追踪系统留存操作记录,事后优先选择专业海事仲裁。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生效的《美西港口运营协议》首次引入滞期费分级调节机制,当港口吞吐量低于设计产能70%时自动触发费用冻结,这或将成为未来纠纷化解的新范式。
(全文共2987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