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废弃渔具回收项目如何减少海洋生物误捕风险?
发布时间:2025-04-24 浏览次数:每年有超过64万吨的废弃渔具被遗弃在海洋中,这些“幽灵渔具”成为海洋生物的致命陷阱。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废弃渔网每年导致数十万海洋哺乳动物、海龟和鸟类死亡。如何通过回收项目减少这一生态灾难?
1. 废弃渔具的危害机制
被丢弃的渔网、鱼线和捕鱼笼会在洋流作用下持续“幽灵捕捞”。尼龙材质的渔网需要600年才能完全降解,在此期间会缠绕海洋生物导致窒息,或成为微塑料污染源。研究表明,北大太平洋垃圾带中46%的塑料垃圾来自渔业活动。
2. 回收项目的运作模式
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开展渔具回收计划。典型案例如:
- 挪威的“渔网银行”系统,渔民可将旧渔具兑换现金奖励
- 中国舟山实施的“一公斤废网换一公斤新网”政策
- 国际组织“全球幽灵渔具倡议”建立的沿海回收站点网络
3. 技术创新提升回收效率
新型声呐探测技术可定位海底堆积的渔具,生物降解材料制作的渔网已在试验阶段。2023年日本研发的磁力捕捞装置,单次作业可回收2吨海底废弃渔具。
4. 三重环保效益验证
环境效益:澳大利亚大堡礁实施回收计划后,珊瑚礁区误捕率下降72%
经济效益:每回收1吨渔网可产生约3000元再生材料价值

社会效益:海南省试点项目已创造200个沿海社区就业岗位
当前仍需突破的瓶颈包括远洋渔船监管困难、回收成本较高等问题。专家建议将渔具编码追踪技术与国际海事法规相结合,同时加大可降解渔具的研发补贴。每个沿海居民都可以通过参与海滩清洁活动贡献力量,共同守护海洋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