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国造船业在双燃料船舶建造周期上为何能大幅缩短?3
发布时间:2025-04-24 浏览次数:近年来,中国造船业在双燃料船舶建造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建造周期大幅缩短至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力。
首先,技术创新是缩短建造周期的核心驱动力。中国船企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双燃料发动机、LNG储罐等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例如,沪东中华研发的薄膜型LNG储罐技术,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将安装时间缩短了30%。同时,数字化造船技术的广泛应用,如3D模拟搭载和智能焊接机器人,显著提升了建造效率。
其次,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拥有从钢材生产到配套设备的全产业链优势,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船舶产业集群。这种集群效应使得设备供应周期从过去的6个月缩短至3个月,大幅降低了等待时间。
第三,标准化建造模式的推广功不可没。主要船厂建立了模块化建造体系,将船舶分成数百个标准模块并行施工。外高桥造船采用这一模式后,双燃料散货船的船台周期从90天降至60天。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不容忽视。工信部实施的"绿色船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企业提供了研发补贴,而自贸试验区政策则简化了进口设备通关流程。这些措施直接降低了15%以上的时间成本。
此外,丰富的人才储备是关键保障。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船舶工程师群体,职业院校培养的焊接等专业技能人才,确保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减少了返工时间。

展望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中国造船业正将这一优势扩展到氨燃料、氢燃料等新领域。通过持续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有望进一步巩固在全球绿色船舶建造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更为全球航运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