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集装箱生产中如何实现“零碳工厂”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19 浏览次数:在全球碳中和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集装箱制造业作为传统高能耗行业,正面临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实现“零碳工厂”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能源结构转型
1. 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厂房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板,可满足30%-50%的生产用电需求。例如中集集团在东莞基地建设的20MW光伏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达1.2万吨。
2. 清洁能源替代:逐步淘汰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或生物质能供热系统。马士基集装箱工业公司通过生物质锅炉改造,实现供热环节零碳排放。
二、生产工艺革新
1. 电弧炉替代传统熔炼:采用废钢电弧炉技术可降低60%的能耗,同时减少90%的粉尘排放。
2. 数字化喷涂系统:智能喷涂机器人配合水性涂料,使VOCs排放量降低至传统工艺的1/5。
三、循环经济实践
1. 废料回收体系:建立钢材边角料分类回收系统,回收率达98%以上。
2. 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三级水处理系统,实现生产废水100%回用。
四、碳抵消机制
1. 厂区碳汇建设:规划绿化带种植固碳树种,每万平方米绿地年吸收二氧化碳约10吨。

2. 参与碳交易:通过CCER项目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典型案例显示,采用综合措施的集装箱工厂可在3-5年内实现运营碳中和。如上海某企业通过“光伏+储能+工艺改造”组合方案,2023年已达成单厂区净零排放。
未来趋势表明,随着氢能熔炼、碳捕捉等新技术成熟,零碳集装箱工厂建设成本将下降40%以上。行业需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回收形成完整闭环。
实现零碳目标需要企业投入、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三方协同。集装箱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不仅关乎环境责任,更是抢占未来市场的重要机遇。率先完成零碳改造的企业将获得国际订单的绿色准入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