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海事部门如何保障锂电池海运的安全性?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次数: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核心储能元件,其海运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锂电池属于第9类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自燃、爆炸等安全隐患。海事部门通过多维度措施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锂电池海运安全。
一、国际法规与标准执行
海事部门严格执行《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要求锂电池运输必须符合UN38.3测试标准。所有海运锂电池需通过高度模拟、热冲击等8项安全测试,并在外包装张贴第9类危险品标识。2023年新修订的《锂电池运输指南》特别强调:
1. 荷电状态限制(SOC不超过30%)
2. 防短路绝缘要求
3. 每票货物必须随附MSDS和测试报告
二、全流程监管机制
1. 装运前检查:海事执法人员采用X光扫描设备检测锂电池内部结构,对存在鼓包、漏液的货物实施禁运
2. 船舶配载规范:要求锂电池集装箱与热源保持3米以上距离,禁止与氧化剂混装
3. 实时监控系统:配备温湿度传感器和烟雾报警装置,数据直接传输至岸基监控中心
三、专业化应急处理

各主要港口设立危险品应急处置小组,配备:
- 专用灭火毯(禁止使用水基灭火器)
- 防爆转移拖车
- 酸碱中和处理池
2022年上海港开展的"蓝盾行动"中,通过模拟锂电池起火演练,将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四、从业人员培训体系
实施"双证上岗"制度:
1. 危险品申报员需通过海事局认证考试
2. 装卸人员每年接受8课时专项培训
2023年全国累计开展锂电池安全培训127场,覆盖从业人员2.3万人次。
未来海事部门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运输溯源中的应用,通过不可篡改的电子运单实现全链条监管。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海事组织(IMO)即将发布的《锂电池运输白皮书》,提前做好合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