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国际中转业务增长如何推动上海港枢纽地位?
发布时间:2025-04-12 浏览次数:近年来,上海港国际中转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突破15%,2023年中转占比首次超过总吞吐量的35%。这种爆发式增长直接强化了其作为东北亚核心枢纽的辐射能力,使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主要港口。
政策红利释放中转潜能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贸区政策叠加,使上海港获得中转货物关税减免、快速通关等57项便利措施。海关数据显示,中转货物通关时效压缩至4小时内,吸引马士基等国际航运企业将亚太分拨中心迁至洋山港。
基础设施升级支撑枢纽能级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投产后,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同时实现岸桥远程操控和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的港口。其400米级集装箱船接泊能力与48小时船舶周转效率,远超新加坡港和釜山港同类型指标。
多式联运网络强化腹地链接
长江支线"水水中转"业务已连接12个内陆港口,而沪通铁路二期建成后,海铁联运占比预计提升至25%。这种"沿海+内河+铁路"的立体化集疏运体系,使货物中转成本降低30%以上。

数字孪生技术优化中转效率
上港集团开发的"港口大脑"系统,通过AI算法将船舶靠泊计划精度提升至98%。区块链平台的应用使货主可实时追踪中转货物位置,单票货物查询时效从4小时缩短至15分钟。
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战略价值
在RCEP生效背景下,上海港中转业务为中日韩贸易提供新支点。2023年东南亚-北美东海岸航线经上海中转的货量增长42%,凸显其在重塑国际航运格局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