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国际海运组织(IMO)对集装箱环保性能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7 浏览次数:随着全球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度提升,国际海运组织(IMO)于2023年发布了针对集装箱环保性能的强制性新规。这些规定将深刻影响航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本文为您梳理核心要点。
一、碳排放强度分级制度正式实施
IMO首次对集装箱运输设定分级碳排放标准,要求2000TEU以上船舶在2023-2026年间逐年降低排放强度。根据新规,船舶需通过EEXI(现有船舶能效指数)认证,未达标者将面临航速限制或改造要求。
二、强制安装能效监测系统(SEEMP Part III)
所有5000总吨以上集装箱船须配备经认证的碳强度监测系统,实时上传燃油消耗、航行距离等数据。该系统将于2024年1月起全面联网,违规船舶可能被禁止进入缔约国港口。
三、生物燃料使用比例新要求
IMO规定,至2030年集装箱船必须使用至少5%的可持续生物燃料混合燃油。目前已有马士基等头部企业试点使用20%生物燃料混合方案,但成本仍是主要挑战。
四、集装箱制造材料环保升级
新规禁止使用含六价铬的防腐涂料,并要求2025年后出厂集装箱采用至少30%可回收材料。部分中国制造商已推出全钢制无涂层环保箱体,强度提升15%的同时降低30%碳足迹。
五、港口减排配套设施时间表
主要港口需在2025年前建设岸电系统,集装箱船靠港期间必须切换使用。鹿特丹港等先行者已实现90%船舶接驳率,而新兴港口将获得IMO技术援助基金支持。

(行业影响分析)
这些新规预计使集装箱海运成本短期上涨8-12%,但长期将推动行业技术革新。据德鲁里预测,到2030年符合新规的船舶可获得10-15%的运费溢价。建议企业立即启动三方面准备:供应链碳数据核算、船舶能效改造评估以及绿色航线规划。